臺北市住宿式長照機構「醫療照顧整合」 「醫」療不缺席 「照」長過生活

       住宿式機構「醫」療與長「照」無縫接軌,可以確保住民在需要醫療服務時能夠即時獲得照護,提升照顧品質並降低不必要的送醫或住院情形。臺北市依「長期照顧服務法」設立住宿式機構共11家,其中5家為醫院經營,結合其豐沛醫療資源,積極發展本市「醫療照顧整合」服務模式,並呼應衛福部「積極復能」、「落實安寧善終」之政策方向

急性後期照顧結合長照專業(含復能)」 八成成功返家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委託本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經營的信義廣慈住宿長照機構,機構場域內整合門診、復健中心及住宿照護功能,住民不需轉換機構、跨區奔波,即可在單一建築內完成醫療復健與生活照顧,更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產學合作,導入如下肢外骨骼機器人(Keeogo)與上肢鏡像手(Mirror Hand)等智慧輔具,是推動「急性後期照顧與長照無縫接軌」住宿式長照機構示範場域。該機構主要服務對象為中風及骨折術後等急性後期住民,藉由導入「復能導向」與「可返家」的照護策略,聯合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護理人員、營養師與社工師等專業人員共同照護,並透過復健課程和機構內休閒活動,協助住民逐步由失能邁向可自主的生活。

       根據112至113年信義廣慈住宿長照機構統計資料顯示,該機構服務的急性後期照護(PAC)住民中,約七成住民在訓練期間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提升15至20分(滿分100分),顯示復健策略成效卓著。此外,約八成住民最終成功返家,不僅緩解醫療資源壓力,也真正實踐「治療之後,回家之前」的轉銜目標。

「落實安寧善終」-不讓母親再受痛苦

       長照機構讓長者在熟悉的環境中,在家人陪伴下,如同在家。本市行愛住宿長照機構(委託臺北醫學大學經營管理)有感於醫療專業使命及長照志業,願意投入長照機構安寧服務,自113年營運以來已服務3位安寧住民。一位72歲潘女士,因中風及失智,於113年10月入住行愛住宿長照機構;114年04月因意識突然改變緊急送至醫院,醫師雖建議手術治療,但經家屬討論不積極治療,決定讓母親採舒適照護,於機構內善終,家屬也感謝機構能提供舒適的安寧環境讓他們陪母親走完最後一程。

       行愛住宿式長照機構導入北醫居家安寧團隊共同照護,包含醫師、護理師、社工師及心理師組成的醫療團隊,針對生理、心理、靈性及後事準備需求,提供相關的處置建議,並有專職護理師給予必要之諮詢與後續追蹤,加上機構護理師的專業護理、照服員身體照護及社工的靈性關懷與支持,讓住民能有尊嚴、沒有遺憾的走到生命終點。

       高齡少子化使家庭照顧結構改變,長者入住機構成為不可避免的選擇方案之一。臺北市衛生局積極輔導機構提供市民優質選擇,除發展「醫療照顧整合」,更輔導機構每4年接受1次中央評鑑,每年接受本局督導考核,攜手為民眾把關。臺北市住宿式機構評鑑合格名單已公告於衛生局官網,亦可撥打臺北市衛生局1999(外縣市請撥02-27208889)轉1877洽詢,將有專人為您服務。

 

圖1:信義廣慈住宿長照機構之復健運動治療室

圖2:工作人員示範使用下肢外骨骼機器人 

圖3:民眾使用上肢鏡像手進行復健

  • [新聞稿]臺北市住宿式長照機構「醫療照顧整合」「醫」療不缺席 「照」長過生活.pdf
  • 1
  • 2
  • 3
Posted on

因應114年6月7日「2025 PLAY ISLAND 路跑嘉年華」活動交通管制,公車配合調整措施

     臺北市公共運輸處表示,因應「2025 PLAY ISLAND路跑嘉年華」活動,自114年6月7日15時起至22時30分止於臺北市大佳河濱公園實施交通管制(視現場交通管制狀況提前、延後或擴大、縮小範圍),原行駛該路段之市民小巴9路公車將配合改道行駛,受影響公車站位計有「大佳河濱公園」、「9號水門」、「8號水門」3站,公車改道表如附件。

      

      臺北市聯營公車路線因交通管制改道而停用之站位,在「大臺北公車」網頁(ebus.gov.taipei)、手機版網頁(pda.5284.gov.taipei)以及智慧型站牌,在停用站位的到站資訊將顯示「交管不停靠」,該資訊也同步提供APP業者介接發布,請民眾可善加利用。如對公車改道有任何疑問,可電洽站牌上各公車調度站詢問或透過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02-27208889)了解相關訊息。

  • 附1-2025 PLAY ISLAND 路跑嘉年華改道表.pdf
Posted on

有關114年6月3日至6月6日交通部前舉行集會活動實施交通管制、疏導措施說明

臺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一段及杭州南路一段於114年6月3日(星期二)0時起至6月6日(星期五)24時止,申准舉辦「抗議交通部惡法」集會活動。

為維護前揭活動交通秩序與安全,中正第一分局業規劃交通疏導管制勤務,本次集會地點管制情形如下:

一、自114年6月3日12時0分起,因應群眾及車輛陸續進場,將分階段擴大管制範圍,供集會活動使用:

(一)仁愛路一段(紹興南街【不含】至杭州南路一段【不含】)南側慢車道全線。

(二)杭州南路一段(仁愛路一段【不含】至信義路一段【不含】)西側2線車道。

(三)仁愛路一段(林森南路【不含】至紹興南街【不含】)南側慢車道全線。

(四)仁愛路一段(紹興南街【不含】至杭州南路一段【不含】)北側慢車道全線。

二、官署安全維護區:

為維護總統府、行政院等重要官署周邊交通秩序及駐地安全,將視活動狀況及維安考量,必要時擴大管制凱達格蘭大道、貴陽街、公園路、天津街、北平東路等路段,以架設安全阻隔設施,避免群眾或車輛移轉發生衝突。

本次集會活動期間行經相關管制區域內各路線公車,由臺北市公共運輸處協調公車業者配合改道行駛,民眾如欲查詢公車改道路線,請電洽臺北市公共運輸處02-27274168(該處查詢網站http://www.pto.gov.taipei/)或電洽各站牌公車調度站查詢相關資訊。

中正第一分局為維護活動交通秩序與安全,將彈性管制集會現場周邊路段,並視現場狀況及人數擴大周邊交通管制範圍;另本次集會活動管制措施亦將隨時提供警察廣播電臺插播路況報導,特別籲請駕駛人隨時收聽路況報導,避開交通管制路段,提前改道行駛,以免增加管制區域周邊道路車流延滯,耽誤行車時間;另駕駛人如行經管制區域時務必提高警覺、小心駕駛,並請遵守員警、義交之指揮疏導,減速慢行,共同維護交通順暢與安全。

另呼籲參與集會之拖吊車駕駛應理性表達訴求,切勿有違規繞行官署或違停占用車道等行為,避免危害交通安全與秩序,否則警方將依相關法令處置,並請配合員警現場指揮疏導至管制範圍內停放,遵守相關交通法令規定,共同維護交通順暢與安全。

  • 交通管制示意圖
Posted on

臺北市提升失智服務量能 強化在地照護

       失智症不僅會影響記憶力與認知功能,還可能伴隨情緒與行為問題(BPSD),例如妄想、幻覺、暴躁或遊走等。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調查,超過六成的失智症患者曾出現至少一項BPSD症狀,且隨著病情進展,這些症狀的發生率會逐步提高。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建構失智照護服務網絡,已布建12家失智共照中心、51處失智據點及2處權責型失智據點,在社區中即時提供失智個案適切照護建議與資源轉介,安排認知促進活動及照顧者支持服務,強化失智症社區照護,並持續推動據點擴增,以提升臺北市失智服務量能。

共照中心協助早期發現,據點延緩退化、支持家庭

       本市持續於各行政區布建「失智共照中心」與「失智據點」,強化社區在地照護網絡。「失智共照中心」為失智症照護的第一線窗口,若家中長輩出現記憶退化、行為改變等情況,可協助安排就醫確診,並針對家屬提供失智症相關衛教資訊、照顧建議與長照資源轉介等協助。確診後,極輕度至輕度、尚未失能的失智長者可進一步參加「失智據點」的認知促進活動,如懷舊遊戲、共餐、社區參與等,延緩退化並維持生活功能;同時,也為照顧者提供支持團體與訓練課程,協助家庭提升照顧技巧、減輕壓力。

       臺北市自113年度起推動「權責型失智據點」,針對BPSD個案提供更高專業介入,由設有精神科、神經科、一般內科或家庭醫學科的區域或地區醫院辦理,透過具臨床經驗的團隊,因應BPSD症狀的多變性給予即時、精準且更為適切的照護服務。

在社區中重拾自我,失智照護見真實改變

       林先生退休後曾開計程車,也常開車帶家人出遊。兩三年前開始出現記憶力與行為的改變,不僅經常忘記事情,也不再主動做家務、與人互動,情緒起伏與生活習慣的變化,讓家人感到壓力與困惑。

       來到權責型據點後,在職能治療師的引導下,林先生嘗試參與藝術創作與認知桌遊,不僅在活動中找回成就感,也逐漸願意主動與他人互動、協助團體成員。在一對一與團體的陪伴中,他學習表達自我、建立自信。家屬感動於他的轉變,看到他露出久違的笑容,也重新理解照顧關係中可以有的連結與支持。

照護資源一線串聯

       臺北市有豐富多元的失智症照護資源,民眾可以瀏覽「臺北市政府失智症服務資源網」,了解從預防到照護的失智資源與服務。此外,若失智個案有長照服務需求,可撥打長照專線1966,將有專人到府評估可以使用的服務。如有相關疑問,亦可撥打1999臺北市民當家熱線(外縣市民眾請撥打02-27208889轉1875)進一步了解。

更多失智照護資源可查詢下方連結:

  1. 臺北市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權責型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及失智共同照護中心
  2. 臺北市失智照護資源手冊

  • 【新聞稿】臺北市全面推動權責型失智據點.pdf
  • 圖片1
  • 圖片2
  • 圖片3
  • 圖片4
Posted on

與家人一起追尋極光,天文親子營6月3日起搶先報名!

臺北天文館6月舉辦的天文親子營,將以「極光」為主題,於6月7日及8日各舉辦一梯次,每梯次130個名額,6月3日(二)上午9時起開放網路報名,額滿為止,快把握機會與家人一起參與這場探訪極光之旅!

活動中安排親子在展示場及「遇見歐若菈–追極光科學指南」特展中,透過有趣的互動解說,了解大自然如何譜出極光的美麗畫卷;主題課程則介紹極光在各地文化中象徵守護與祝福的動人故事,增添觀賞極光的想像與浪漫;極光創意推抹畫DIY則運用顏料推抹技巧,讓親子共同將極光以另類形式保存下來。此外活動中還安排了沉浸式的宇宙探索之旅,包括觀賞宇宙劇場的全天域影片、在球幕上飽覽夜空繁星,體驗立體劇場的3D影片,以及精彩好玩的宇宙探險車等,在最後的問答活動中更有機會獲得天文館的獨家禮物,為親子們帶來寓教於樂的天文之旅!

為了鼓勵更多家庭能參與天文親子營,每梯次特別增設10個名額,提供給臺北市低收入戶的親子免費參加,請洽專線28314551分機202或211。

詳細活動內容及網路報名可參閱天文館網站「我要報名」。

  • 「遇見歐若菈–追極光科學指南」特展中有許多互動模型等你來體驗!
Posted on

臺北天文館專家演講,以地球科學破解七月災難預言真相!

近日在媒體上大肆流傳的7月災難預言,不僅引發熱議,對於生活在地震帶上的臺灣民眾而言,更是讓人憂心忡忡。為了釐清事實,以科學觀點回應恐慌,臺北天文館特別於6月28日(六)下午14時至15時30分舉辦專題講座,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陳卉瑄教授主講「7月5日末日預言?以地球科學看見真相」,深入探討這個與國人切身相關的嚴肅議題,引領民眾深入了解地震、海嘯等背後真正的發生機制,以完整的地球系統知識,建立面對此類天災的正確態度與應變能力。

陳卉瑄教授長期投入觀測地震學與深部斷層活動監測,其專業研究涵蓋南海海槽地震與海底火山爆發等高風險地區。本次講座中,陳教授將從地圈、水圈與氣圈三大地球圈層出發,透過真實案例分析災害形成的地質條件與歷史記錄,深入剖析環太平洋火環地區的活動潛勢,並討論臺灣周邊可能面臨的潛在風險。

這場精彩的講座即日起開始線上報名,同時提供線上直播服務,報名後可取得直播連結,讓您無論身在何處都可參與這場地球科學的知識饗宴,歡迎至臺北天文館官網「活動報名」專區登錄,現場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 新聞稿圖片
Posted on

「青年就JUMP玩」活力開跳! 臺北市青年局運動會熱鬧落幕,青春能量滿載

       為鼓勵青年多元參與與主動探索學習可能,臺北市政府青年局推動的「青年學堂」於5月31日與6月1日舉辦全新體驗活動「青年就JUMP玩」,邀請青年朋友跳脫教室、走入場域,透過沉浸式運動體驗,感受學習的全新樣貌。

       「青年就JUMP玩」,象徵青年局邀請青年一同跳脫日常、躍向未來,以行動共創更多可能,活動設計以「青春、動感、互動」為主軸,現場規劃多項沉浸式運動體驗,從體感刺激到科技趣味,讓參與者全身心投入,現場氣氛熱烈不間斷。

       在「閃動格子」關卡中,參與者挑戰極限反應力與手眼協調,每一次精準拍擊都引發現場驚呼與掌聲;於「泡泡足球」區域中,穿上充氣泡泡裝的青年在場內翻滾碰撞、盡情奔跑,笑聲此起彼落;「VR棒球體驗」更結合科技與運動,參與者戴上VR裝置揮棒出擊,彷彿化身全壘打王,享受前所未有的真實感與臨場感。此外,現場還貼心準備爆米花與棉花糖點心給參與者,補充運動能量、放鬆心情Chill一下。

       臺北市青年局指出,「青年學堂」自開辦以來即致力規劃多元豐富的學習內容,涵蓋自我探索、數位技能、財務管理、體育觀賽等主題,幫助青年於實作與體驗中強化軟實力與生活應用能力。本次活動更首次將學習場景延伸至動態互動體驗,讓青年在「動中學、玩中成長」,重新定義學習的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青年就JUMP玩」活動適逢青年局成立一週年,現場亦準備限量「乖乖桶」作為感謝來賓的小禮物,內含經典零食與驚喜小物,象徵生日祝福與溫馨分享,為整場活動增添儀式感與趣味。

       活動現場洋溢青春氣息與歡笑聲,充分展現青年學堂「邊玩邊學」的核心理念。北市青年局表示,未來將推動更多創新課程與主題體驗,讓學習融入生活、走出教室,陪伴青年在不同階段找到前進方向,開啟屬於自己的學習旅程!更多課程與活動資訊,請持續關注青年局及「青年學堂」官網與社群平台(https://www.class.tcyd.gov.taipei/)。

資料詳洽:綜合規劃科 雷思庭 02-2351-4078#1100

  • 青年就JUMP玩閃動格子競賽得主
  • 青年就JUMP玩-閃動格子體驗
  • 青年就JUMP玩-VR棒球親子體驗
  • 青年就JUMP玩-泡泡足球體驗
  • 青年局生日周局長與殷主委共同發放乖乖桶
  • 壯寶抽好禮公開抽獎
  • 民眾踴躍搶答
  • 甜甜棉花糖大人小孩都喜歡
  • 超香爆米花發放
Posted on

14年6月3日及6月5日總統府前道路舉辦迎賓活動實施交通管制說明

為配合外交部於114年6月3日(星期二)及6月5日(星期四)上午假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重慶南路等周邊路段及府前南、北廣場舉辦迎賓活動,中正第一分局為維護前揭活動交通秩序與安全,業規劃交通疏導管制措施,有關周邊道路交通(含汽、機車停車格位)實施管制時段及範圍,說明如下(如圖示):

一、「迎賓」活動期間,實施車輛管制區域及時段:

(一)第一階段:

114年6月3日及6月5日9時起管制如下:

1、凱達格蘭大道【重慶南路(含)至公園路(不含)】東、西雙向。

2、重慶南路【寶慶路至貴陽街(均不含)】南、北雙向。

3、懷寧街【寶慶路至貴陽街(均不含)】南、北雙向。

懷寧街【寶慶路至衡陽路(均不含)】北往南。

4、重慶南路與衡陽路口管制北往南。

(二)第二階段:

114年6月3日及6月5日10時15分起至12時(視狀況提早或延後),增加擴大管制如下:

1、重慶南路【衡陽路至愛國西路(均不含)】南、北雙向。

2、懷寧街【衡陽路(不含)至貴陽街(含)】南、北雙向。

3、貴陽街【博愛路至公園路(均不含)】東、西雙向。

4、寶慶路【博愛路(不含)至懷寧街(含)】東、西雙向。

二、公有汽、機車停車格管制時段及區域:

(一)管制日期、時段:

1.114年6月2日(星期一)0時至6月3日(星期二)12時止。

2.114年6月4日(星期三)0時至6月5日(星期四)12時止。

(二)管制區域:貴陽街1段(重慶南路至公園路段)南、北側公有汽、機車停車格位,禁止車輛停放。

因應本次活動交通管制措施,管制時間內行經相關路段之各路線公車,由臺北市公共運輸處協調公車業者配合改道行駛,民眾如欲查詢公車改道路線,請電洽臺北市公共運輸處02-27274168(該處查詢網站http://www.pto.gov.taipei/)或各站牌公車調度站查詢相關資訊。前揭各項活動交通管制訊息將隨時提供警察廣播電臺插播路況報導,請駕駛人隨時留意收聽,提前改道行駛並避開管制區域;另請駕駛人行經管制區域時務必提高警覺、小心駕駛,勿違規停車,遵守各路口員警及義交之指揮疏導,或多加利用大眾運輸工具,以免造成管制區域周邊車流延滯及耽誤行車時間,共同維護交通順暢與安全。

  • 交通管制示意圖
Posted on

學校實驗室意外致學生受傷事件,教育局重申各校應嚴格落實實驗室安全管理規範,已啟動安心輔導機制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回應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

業務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中等教育科  黃喬偉科長   1999轉6359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中等教育科  彭敬雅股長   1999轉1285

新聞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秘書室         余品瑩督學0930-936-532

【發稿日期:114年6月1日】

【主題:學校實驗室意外致學生受傷事件,教育局重申各校應嚴格落實實驗室安全管理規範,已啟動安心輔導機制】

【臺北報導】有關私立再興中學發生實驗室意外,致學生受傷事件,事發於114年5月28日下午,學校於事發當下陪同學生送醫並聯繫家長,同時對受傷學生及參與課程學生的班級啟動安心輔導機制,教育局將持續督導學校釐清並檢討校內實驗室安全維護。

 為防範類似事件,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已督導學校全面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已多次發文並於校長會議等重大行政會議重申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規範,針對實驗室管理人員於114年5月辦理增能研習,後續將持續加強各校人員培訓,並請各校應嚴格落實「學校實驗室一般注意事項及安全指引」,確保實驗操作符合規範、安全設備完善,針對學校並於確保師生安全。

 

 

  • 教育局回應新聞稿1140601學校實驗室意外致學生受傷事件,教育局重申各校應嚴格落實實驗室安全管理規範,已啟動安心輔導機制.pdf
Posted on

中山站1號出口5月31日下午正式開放 雙向電扶梯進出車站更便利

臺北捷運中山站1號出口於5月31日下午正式開放,雙向電扶梯同步啟用,進出車站更便利;同時,該出口串聯線形公園主要動線及周邊商圈,提供民眾更友善便捷的人本空間。

此外,中山站1號出口2樓觀景平臺主體結構亦已進入最後收尾階段。由於外牆採用曲面造型清水混凝土工法,施工時須掌握建築設計的空間幾何,依設計曲率精細製作3D曲面模板,安裝時更須精準貼合曲面結構的傾斜面、凸凹面變化,兼顧模板支撐鋼性與澆置流動性。封模時,師傅須精雕細琢處理每一段傾斜曲線模板,進而達到美學與結構兼具的清水混凝土曲面空間造型,並與對面4號出口互相輝映,形塑心中山整體景觀串聯。

另一方面,近年來極端氣候帶來變幻莫測的強風及瞬間強降雨,也成為工程的一大挑戰,有時瞬間風雨太過強大,在權衡施工安全及工程品質的顧慮下,不得已只能停下手邊既定的工作,靜候大自然風雨過去;等到風雨漸歇,板模師傅們立刻穿戴雨衣,趕緊恢復原本該進行的工程。

在大家的群策群力下,目前觀景平臺只剩下收尾工作,為了出口開放後的旅客安全,現場加設防護措施並設置指標加強引導,確保旅客進出動線不受影響。

至於本次工程最大挑戰之一,就是將原本的單向電扶梯改為雙向電扶梯。除了重置原有電扶梯外,舊有樓梯區配合拆除後增設1座電扶梯,因此必須改造既有結構,並切除B1大廳層部分樓板安裝電扶梯機坑。施工團隊先於軌道上方架設防護平臺,再以局部切割及吊掛的方式,取代大規模敲除工法,漸進式拆除舊有樓梯及切除大廳層部分樓板,嚴格管控每個環節,不容許任何混凝土碎塊掉落軌道,順利完成雙向電扶梯安裝工程。

此外,南京西路至長安西路間沿線整體景觀改造部分,也已陸續完工開放,提供附近民眾優質的休憩空間,進一步延伸整個「心中山」範圍。原本設置於此區的公共藝術作品,也都巧妙地融入重新打造的空間,包括母雞帶小鴨、蝸牛與兔子賽跑、貓頭鷹和彈塗魚等,均以嶄新面貌重現,歡迎大家有空時前來走走,再次尋訪這些熟悉且充滿回憶的老朋友。

為慶祝中山站1號出口正式啟用,後續將於7月下旬規劃一系列開幕活動,結合異國美食饗宴、市集、花牆打卡點及街頭表演等,打造城市景觀亮點,營造更優質的市民生活環境。

  • 中山站1號出口開放通行(1)
  • 中山站1號出口開放通行(2)
  • 中山站1號出口開放通行(3)
  • 中山站1號出口開放通行(4)
  • 中山站1號出口開放通行(5)
Posted on